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是目前中国肺癌早期诊断率很低,5年生存率仅约15.6%。
造成该严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往往表现为肺结节,而目前的诊疗水平很难对大多数肺结节做出及时、准确地诊断;同时,缺乏对结节的科学鉴别诊断方法,致使诊断延后,丧失最佳治疗机会。
本期微访谈,丁香园肿瘤频道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就“肺结节诊治”进行深入探讨。
白春学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创立并兼任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亚太呼吸学会(APSR)科研委员会主席,亚太肺结节诊治指南修改委员会主席。Springer出版集团《TranslationalRespiratoryMedicine》主编和中国《国际呼吸杂志》主编,《PLOSONE》和《IJCOPD》等8家杂志副主编。《AJRCCM》、《AJRCMB》和《CHEST》编委。
长期致力于“高科技含量、高创新内涵、高社会效益、高经济价值”的创新和转化医学研究。在物联网医学、肺损伤、慢性气道疾病和肺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上得到国内外同道重视。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43项科研课题,发表论著余篇,其中英文余篇,SCI影响因子累计余分。主编《现代呼吸病学》、《实用物联网医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病诊治纲要和质控要求》等专著6部,获得专利32项。
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上最早发表AECOPD专家共识。研发基于手机的无线传感肺功能仪器(年ATS会刊(ATSNEWS
VOL.35NO.7/8)名人录为此专题报道)并提出物联网医学,建立世界首个睡眠呼吸暂停物联网医学家庭监护和管理平台。
先后获年复旦大学校长奖;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第2完成人);年中华医学一等奖:“呼吸支持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第3完成人);和年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和金奖(第1完成人);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以及其它奖励多项。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直接向白春学教授提问,每个有效提问奖励丁当10枚。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盖博士遮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