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情况,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患上了“电子产品沉迷综合征”!
1.平均每天使用看视频动画超过3个及以上小时。
2.只要涉及动画片任何内容都愿意看,并不加以选择。
3.对其他活动不感兴趣,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沟通。
4.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我在危言耸听,不就看看手机电视而已嘛,能这么样。可是连苹果手机的创始人乔布斯都会限制孩子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比尔盖茨也是等孩子13岁之后才可以玩手机。主持人金星对于孩子看电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台湾省作家李敖也说过“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儿童沉迷手机电视,后果很严重
在家庭教育心行学多年的研究及大量案例的临床实践中,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严重后果,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
1.引发近视、散光或干眼症,降低大脑白质发育水平,影响读写、语言、认知等学习能力。
2.破坏神经系统,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3.影响3-6岁社交能力发展期
降低与同龄孩子父母亲人的沟通需求,减少沟通的机会,容易导致社交能力发展迟缓,变得内向、沉默寡言、不善言谈。
4.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
电视节目缺乏足够的交流、互动,也没有给孩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空间,长期长时间使观看动画,对孩子的想象力、书面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5.专注力差
孩子长期看电子产品,更爱看内容更生动色彩鲜艳的,但对于静止不动的文字、玩具和图片的兴趣和专注力可能会薄弱,也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兴趣。
6.思维想象空间受限
孩子被动接受信息吸收,对电子产品中的画面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认定,会限制孩子的自我想象空间。
7.意志力、判断力的破坏
太小的孩子分不清真实的画面和现实区别。孩子在电视上看到的困难,通常很容易解决。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却并非如此,孩子会因为事情复杂难处理,而心生质疑,怀疑自己的能力。
儿童对手机电视,从“沉迷”到“脱离”
在儿童成长心行学中心,我们遇到过很多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家庭,庆幸于这些家长们发现的早,咨询的及时。
如果你家孩子也符合开篇提到的种种情况,不妨接着往下看。
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态度,从“沉迷”到“脱离”,离不开整个家庭成员的配合和帮助。
1.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改掉把孩子推向手机、电视、平板的习惯。
不能因为一时的缺乏耐心,内心烦躁,就图省事和清净,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来安抚。
2.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
如时间具体量化,每次看多久,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一定要提前约定好。每天基本固定时间看,看固定时长,比如每天上午11点,看10分钟。
长期坚持,慢慢养成习惯。
作为参考,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的研究建议,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不建议使用任何电子产品,就算使用也要控制在15分钟内。2-3岁的孩子每天看电视时间以半小时为准,3-6岁的孩子每天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
3.把无效沉迷变为培养学习习惯。
家长设置优质学习内容,并在旁引导、监督孩子观看。并在观看后提出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
4.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要总是玩手机,多陪孩子玩玩具或做游戏。
5.转移注意力,多带着孩子去户外,引导观察大自然,多运动,最好约上同龄小朋友一起,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获得快乐和友情。
最后,家庭教育心行学,衷心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正确面对手机和电视的诱惑,放下电子产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教育##心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