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铭,赵茹茹,段涛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原文出处:ObstetGynecol;:-25
目的:相比于使用安慰剂或不治疗而言,评估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对24周前新生儿的作用。
数据来源:检索MEDLINE、EMBASE、CINAHL及Cochrane对照试验登记数据库,搜集年至年3月的相关临床试验。
研究选择方法:选择已发表的随机或半随机试验、观察性研究,比较产前接受或不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于24周前出生新生儿的结局。
整合及表列结果:共计纳入了17项观察性研究,涉及名新生儿,主要研究结果是接受NICU治疗的新生儿出院前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校正后新生儿出院前死亡率降低52%(adjustedOR0.48,95%CI0.38-0.61)。
结论:目前观察性研究显示,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可以降低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出院前死亡率。因此,对于24周前有立即分娩风险且愿意产后积极进行抢救的孕妇,建议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
世界范围内报道的早产率为5%-18%,为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是用于加速肺部发育成熟,降低由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造成的死亡率。年发表的一篇Cochrane综述得出结论,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但缺乏专门针对24周前早产儿的评估。
根据目前证据,全世界的产科专家达成共识,建议对孕龄24-34周7天内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单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鉴于区域差异及国家差异,尚缺乏24周前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南。尽管目前22-23孕周的新生儿在接受精细护理后其存活率已逐渐上升,且这部分新生儿所占比例少,但是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患病率,会增加医疗保险费用并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这部分新生儿代表了一个研究群体。因此,本综述系统评价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24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出院前死亡率的相关性。
研究设计:我们纳入所有已发表的观察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我们选择以年为起始点,因为近几年在新生儿复苏方面已有巨大突破,包括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干预措施是对7天内有早产风险的24周前孕妇使用一个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是没有治疗或行安慰剂治疗。
主要研究结果是出院前新生儿死亡率,只纳入要求积极抢救的新生儿,并不是所有活产新生儿,排除家属要求不积极进行抢救的新生儿。次要研究结果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重度脑室内出血(III级和IV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慢性肺部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系统损害。
结果:最终对17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如下:
与对照组相比,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校正后新生儿出院前死亡率降低52%(adjustedOR0.48,95%CI0.38-0.61),见下图。
讨论:我们发现相比于未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其出院前死亡率减少一半。对亚组进行分析发现,22周出生的新生儿和23周出生的新生儿出院前死亡率并无明显差异。但是鉴于22周出生的新生儿样本量少,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进一步证实。妊娠22周的胎儿具有有限的肺泡发育,但尚可被检测出来。22-23周的胎肺是在小管阶段(16-24周)结束期,其后期是肺发育的囊状期(24-40周)。因为这些肺发育的关键期在小管期末(22-24周),因此22-23周的新生儿仍被认为具有存活力性。
与糖皮质激素能降低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的死亡率相冲突的结果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次要结果方面并无差异。可能是因为用于研究次要结果的新生儿数量不足。另外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对RDS的误诊。因为22-23周的新生儿因其通常被立即气管插管,因而很难确诊RDS。更为成熟的新生儿经常无需插管,使RDS的诊断可能更容易。另外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是是糖皮质激素并不能降低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的患病率。
尽管文献报道的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存活率存在差异,但大家一致认为,家庭咨询和有计划的服务对这部分新生儿至关重要,因为护理技术的提高使得这些小孕周出生儿的的存活率明显增加。不管怎么样,这部分新生儿无论对父母、医护人员,还是对社会均是很大挑战。该篇系统综述得出结论,对24周前出生的新生儿于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