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Lancet近足月胎膜早破

导语

产科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产妇接近足月发生胎膜早破时,是保胎至足月后分娩还是立刻分娩?

胎膜早破后若保胎至足月分娩,会增加新生儿感染风险;但若立即分娩,胎儿各方面发育尚不成熟,分娩后风险同样较高,那么该如何平衡抉择?

近期,澳大利亚研究者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对近足月未发生感染的胎膜早破产妇在适当监测下进行保胎治疗至足月再进行分娩,相较于立即分娩可能是更佳选择。该研究于11月发表于Lancet。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名符合要求的分娩前胎膜早破且近期无感染迹象的孕妇。她们被随机分为:立即分娩和保胎治疗两组(其中名为立即分娩,名为保胎治疗)。

该研究新生儿结果判定标准包括:新生儿继发疾病发病率(败血症、机械通气≥24小时)和死亡率(死产、新生儿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新生儿入住监护室持续时间。

孕产妇结果判定标准包括:产前或产时出血、产时发热、产后抗生素使用以及分娩方式。

研究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立即分娩组和保胎治疗组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3/(2%)和29/(3%)(RR=0.8,95%CI0.5–1.3;p=0.37);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指标情况在立即分娩组和保胎治疗组分别为73/(8%)和61/(7%)(RR=1.2,95%CI0.9–1.6;p=0.32)。

研究者发现,立即分娩组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增加:76/[8%]vs47/[5%],RR1.6,95%CI1.1–2.30;p=0.;使用机械通气增加:/[12%]vs83/[9%],RR1.4,95%CI1.0–1.8;p=0.02;住进监护室的时间更长:平均4.0天[IQR0.0–10.0]vs2.0天[0.0–7.0];p0.。

与立即分娩组相比,保胎治疗组女性产前或产时出血风险更高(RR0.6,95%CI0.4–0.9),产时发热风险更高(0.4,0.2–0.9),使用抗生素风险更高(0.8,0.7–1.0),住院时间更长(p0.),不过剖宫产率更低(RR1.4,95%CI1.2–1.7)。

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对无感染及胎儿宫内窘迫的近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行保胎治疗,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但对于产妇除降低剖腹产率外,其他风险均可能增加。

本文研究者建议:对无感染及胎儿宫内窘迫的近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可在密切监护的情况下予以保胎治疗至足月后分娩。

目前国内常规措施

中国目前做法与文章中方法略有差异:发生胎膜早破后应立即入院监护,如有感染或宫内窘迫发生应立即终止妊娠;若无以上情况则根据胎膜早破发生的时间行不同处理方式:

1.若胎膜早破发生在35周,一般检测密切监测,等待自然分娩;

2.若胎膜早破发生在36周,通常建议立即终止妊娠,一般不会到37周。

名词解释近足月儿(near-terminfants)是指34周≤胎龄37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可能有更多的并发症。华医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JonathanMMorris,ChristineLRoberts,etal.Immediatedelivery







































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hkh.com/wadwh/747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