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丽丽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合理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以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多系统受累的缓慢进展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综合征特指各种原因(脑血管病、中毒、外伤、药物等)造成的以运动迟缓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而药物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是服用药物引起的与原发性帕金森病(PD)症状和体征相似的一组综合征,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和/或消耗突触前多巴胺的药物,均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有震颤、肌张力增强和运动减少等。
据统计,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仅次于帕金森病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常见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物、促动力药物、钙拮抗剂、降压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菌药物等。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抗精神病药物
吩噻嗪类
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氯丙嗪、硫利达嗪等
氯丙嗪、硫利达嗪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相对较弱,但长期大量服用氯丙嗪约30%者仍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氨砜噻吨、氟哌噻吨等
氯普噻吨及氨砜噻吨较氯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见。氟哌噻吨因含氟原子易致帕金森综合征。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等
易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但较吩噻嗪类弱,匹莫齐特的锥体外系反应不明显。
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硫必利等
可使中枢多巴胺代谢加速。可致帕金森综合征。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氯氮平、奥氮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引起类帕金森症较少。
注: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如氟哌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苯甲酰胺类(如舒必利),主要作用于中枢D2受体,可产生类帕金森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对5-羟色胺(5-HT)受体有较高的阻断作用,引发锥体外系反应比率较小。
促动力药物
胃复安、多潘立酮
①甲氧氯普胺有阻断中枢多巴胺(DA)受体的作用,其用量过高时可使中枢DA功能受到抑制,而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增强,从而引起DIP,多见于年龄略大者如45岁以上。
②外周DA受体阻断剂多潘立酮引起DIP较少见,但偶尔也可观察到其所致的运动障碍。
H2受体阻滞剂
西咪替丁
可抑制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中某些微粒体酶,而使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含量减少,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钙拮抗剂
氟桂利嗪、桂益嗪、尼莫地平、维拉帕米等
对内源性多巴胺有阻滞作用,阻止其与受体结合而致PD症状加重或诱发DIP。用药数周至数月后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甚至用药数天即可出现。钙拮抗剂导致的DIP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降压药物
利血平、甲基多巴、二氮嗪
利血平通过阻止囊泡对多巴胺的摄取而耗竭囊泡中的多巴胺,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甲基多巴的代谢产物作为假性递质争占多巴胺的受体,降低多巴胺的浓度,导致帕金森综合征。
抗亨廷顿舞蹈症药物
丁苯那嗪
可耗竭DA类物质,有可能对突触后膜DA受体有阻断作用而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四环类
可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与5-羟色胺系统,也作用于多巴胺系统为其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原因。
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阿普林定
可引起帕金森病样震颤等。
抗菌药物
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两性霉素B等
可能出现帕金森综合征,需注意。
抗肿瘤药物
5-氟尿嘧啶
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吗啡类镇痛药物
哌替啶
可出现类帕金森病症状。
其他
碳酸锂、苯妥英钠
锂盐通常可引起震颤,或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苯妥英钠有拮抗DA的作用,可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帕金森综合征。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诱因多与药物剂量有关,少数可能有易感性。一旦确诊需及早停药,若需服用诱因药物者也应暂停,待帕金森症状改善后再适当减量服用。
通常DIP诱因药物停用数周(多从3周起)后开始改善,半年内多恢复,少数需更长时间甚至1年以上,有时可出现部分后遗症。部分自然恢复较慢者可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但尽量避免使用左旋多巴,其可能会使症状恶化,并诱发焦虑和幻觉等症状。
参考文献:
[1]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42(5):
[2]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
[3]老年人药物相关性跌倒预防管理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年10月19日)
[4]刘汝宏等.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9(10):-
[5]赵迎春等.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J].世界临床药物,,30(7):-
[6]赵经文.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J].现代康复,,4(2):-
[7]李锦等.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旬刊,,23(10):90
本文审核专家
邹良玉教授
医学界神经病学兼职主编
邹良玉教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主任;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者,评审专家;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脑血管病防治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痴呆学组组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高丽丽
责任编辑:章丽
原标题:《这12类药物会引起「帕金森」,别误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