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科学大奖名单公布单项奖金约65

引言:9月12日上午,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袁国勇、裴伟士获得“生命科学奖”;张杰获得“物质科学奖”;施敏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每个奖项的单项奖金为万美元(约万元)。这些科学大奖是一个民间奖项,虽然不限国籍,但要求科研成果必须在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完成的。

一、未来科学大奖的由来

未来科学奖成立于年,是经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赞助的民间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将集中于原创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请的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进行专业评估。坚持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维护评奖的独立性。

二、未来科学大奖包含三个奖项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万美金。奖金来自具有良好公众声誉、杰出社会贡献和对科学价值高度认可的行业领导者的自愿出资。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负责奖金的发放和捐赠。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者共同捐赠。

未来科学大奖不限制获奖者的国籍,只要求他们的工作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必须是原创的、具有长期重要性的和能经过时间检验的;主要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完成。

三、生命科学奖的获奖者袁国勇、裴伟士

袁国勇和裴伟士的研究小组于在中国香港治疗了第一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冠状病毒(SARS-CoV-1)为设计诊断和疾病鉴定提供必要的信息。袁国勇对野生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持续研究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种传播障碍、发病机制、疾病和诊断的理解。

四、物质科学奖的获奖者张杰

张杰博士是开发利用太瓦到拍瓦激光束有效产生受控高强度快电子束(约千电子伏到10兆电子伏)方法的先驱。利用这项技术,张杰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快速电子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包括高效产生非热电子、用激光调节电子束能量、实现高定向电子发射以及创时空分辨世界纪录的电子束成像。

张博士的团队开发的高强度、高速度、精确控制的电子束使其他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探索成为可能。例如,他们开发了MeV超快电子衍射和成像设备,并展示了亚埃空间分辨率和创纪录的50飞秒时间分辨率。利用超快激光场,他们成功地改变了量子材料的维度,并观察到了一种新的光诱导相变。此外,他们的技术也有助于实现更紧凑、更高效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同时,他们还通过超快电子衍射实现了单分子成像。

五、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获奖者施敏

施敏教授对跨金属/半导体(金/半)载流子的传输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贡献。他对于大范围掺杂(-/cm3)和工作温度(硅:77K-K;砷化镓9:50K-K)的金/半接触特性,通过跨金/半界面势垒的量子隧道穿越、热电子发射、镜像力降低、和二维统计杂质变化的共同效应都做出了分析和实验。这些对硅和砷化镓半导体的前沿贡献,不仅奠定了欧姆和肖特基(欧/肖)接触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且开启了制造近代半导体器件的可扩展途径。在接下来的50年中,它们被广泛的用于计算、通信、传感、控制、成像和记忆之芯片电路的制造,对人类生活和文明有巨大贡献。

结语:希望以后做科研不是“安贫乐道,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希望以后做科研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生活富足,受人尊重,希望以后做科研能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希望以后小朋友的梦想真的是做科学家,而不是做网红当明星。希望以后“未来科学大奖”之类的奖项越来越多,希望以后“中国天眼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这种新闻越来越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hkh.com/wazz/2045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