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
防控不松懈
“请出示您的行程码和核酸证明”这句话是当下无论到哪个公共场所都能够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话,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是因为身体上有疾病引起的不适,从而心情也不是那么舒畅,遇到医护人员询问流行病学史的时候,多少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从而延误患者的就诊时间。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病情危急,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病人病情比较危重,家属怎么做才能够顺利、快速的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呢?
首先,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按规定做好核酸检测。就诊时主动出示行程码、健康码。如果有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地区接触史,千万不要隐瞒,更不要担心,一定要如实告知急诊分诊护士,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安排您的就诊流程。
其次,就诊时请提前准备好患者及家属的身份证,或者患者的就诊卡,也可以提前在就诊卡内储存一定的费用,避免因卡内余额不足等原因而耽误患者挂号的时间。
第三,就诊前,请准备好患者的医保卡、平时长期服用的药品、住院时可能使用到的物品,为患者住院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四,如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家属切不可过度惊慌,听从急诊医护人员的安排。如遇到胸痛、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都是可以直接危及生命的疾病,入院后一定要和急诊分诊护士表述清楚症状,医院近年来,致力于“五大中心”的建设工作,急诊科设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急救通道,为危重患者迅速、及时、有效的开通生命“绿色通道”,让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
第五,医院后,患者及家属应按规范佩戴口罩,按规定测量体温,做好疫情防控常态防护工作。不聚集、不扎堆,保持间隔一米距离,做好手消工作,非必要不陪同,必要时只携带一人陪同。
第六,门诊就诊时,可提前进行医院网上预约挂号,这样医院公共场合停留的时间。患者进入诊室时,陪同家属可在诊室外等候,做到一医一患一诊室,进入诊室后,与医生沟通病情时,请务必如实提供病史,这样可帮助医生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第七,如患者因急性脑血管病、严重创伤、昏迷、急产等危重症情况,请及时拨打医院急救或,在通话中告知接线员患者目前的状况,救护地址、联系电话、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情况、以便接线员能够及时、准确安排救护车前往救护地点,避免因信息不准确而延误患者最佳抢救时机。
医院,24小时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姓名:苏振磊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历:本科
职务:医院(医院)急诊科主任兼一门诊主任
专业方向:从事急诊工作20余年,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急诊抢救手段如气管插管、呼吸机、心肺复苏仪、除颤仪、急诊清创缝合、创伤的固定转运等对各种急危重病,如心脑血管急症、心肺脑复苏、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多发性创伤、各种危象及各种急性中毒等有较强抢救救治能力
教育经历:年毕业于石河子医学院,曾在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中毒研究室)及新疆医学院、医院多次进修学习。
社会任职、论文: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新疆及兵团委员,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姓名:杨万春
职称:主治医师
学历:大学本科学历
职务:医院(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专业方向:工作以来完成了大量的急危重病人的救治,熟练掌握脓毒症、DIC、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急诊和重症病人的临床抢救治疗工作,熟练掌握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治疗,重症血液净化(CCBP)等各种抢救的操作技能和急救理论。
教育经历: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在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从事临床工作10年余。曾先医院重症医学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曾在团“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社会任职、论文:兵团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现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参与师级课题一项。
文字丨急诊科赵文丽
排版丨庞孝婷
审核丨屈佩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