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这条道路非常艰辛,
但医生这个职业非常高尚,
能作为一名军人身份
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更是崇高!
年轻时虽然感觉当医生累,
但当看到患者的病治好了
也就高兴了,也不累了,
那时为了抢救一个病号
可以整宿整宿不睡觉。
现在我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年轻人,
能多看病人,多看危重病人,
能有综合分析能力、
踏实肯干、责任心强的年轻人……”
谈到自己从医的初心,钱桂生教授如是说道。
01
基层历练奠定军医初心
年,毕业于当时的第二军医大学的钱桂生怀揣着一个军医的初心分配到铁道兵部队,来到了祖国最北端的大兴安岭。
钱桂生教授给我们回忆了自己在铁道兵部队度过的那段岁月:
“那年8月20日毕业离开上海还穿的短袖短裤,坐火车3天后到齐齐哈尔的时候就已经要穿长袖长裤了,等八月底抵达部队在大兴安岭驻地时正下着大雪……”
虽然镌刻在钱教授记忆深处的是漠北仲夏的一场大雪,但令他震撼的却是自己扎根基层十年那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当年铁道兵部队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铁路和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大兴安岭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当年占领过这里的日本人为占有这里丰茂的自然资源也都曾有在此修建铁路的打算,但未曾成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国力还十分薄弱的时候,就是有那么一群敢于战天斗地最可爱的人,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奉献在那边黑土地,建成了我国最北端的一条工业大动脉。就在这十年间,作为一名军医的钱桂生也默默奉献于基层,为我们最可爱的人做好健康卫士。
但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面对很多疾病钱桂生还束手无策,在这里钱桂生从医初心就是:技术要精,态度要好,责任心要强,做一个为广大官兵服务满意的好医生!
02
填补国内空白创立“慢性呼酸公式”
呼吸道疾病是临床上危害劳动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年,已经33岁的钱桂生经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当时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毛宝龄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合影(左二:毛宝龄教授左一:钱桂生教授)
从漫天飞雪的北国森林来到火炉山城,钱桂生对医学研究的热情又被点燃。在这里钱桂生在导师毛宝龄教授的指导下,选择了当时国外刚引进到国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作为研究课题,这一项在国外也是70年代刚运用到临床的新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
40年前研究不像现在这样,敲敲电脑就能联通国际互联网,各种文献动动鼠标就能复制粘贴。那时,要查阅相关资料只能每天泡在图书馆里,一边抱着厚厚的英文词典,一边在厚厚的国外文献中翻阅相关文献,然后再一点点筛选有用的信息,一点点手工摘抄,回到科里再与老师讨论、选择研究切入点、设计和完善研究方案。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一次次失败后的不懈努力下,钱桂生的动脉血气分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首次推算出慢性呼酸的公式,使酸碱失衡的判断由定性变为定量,提高了危重病人酸碱失衡的救治水平。
他的这一研究论文在当时国内最权威的《中华内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业内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