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病制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标准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Q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根据起病急缓,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突发致病因素(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栓塞、ARDS等)使肺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岀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患者生命。

中医学无呼吸衰竭这一病名,因患者多以呼吸困难为主症,轻则呼吸费力,重则呼吸窘迫,根据症状及发病特点可归于“喘证”“肺衰”“肺胀”“痰饮”等多种危重症范畴:《灵枢?五阅五使》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藏》谓:“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胀论》亦云:“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讲:“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丁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诊候》称之为“肺气衰”;《医参-五脏》说:“肺主皮毛,皱纹多且深则肺衰矣。”肺衰是指肺之脏真受伤,气力衰竭,呼吸错乱,百脉不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多属虚实夹杂的恶候,病情凶险,易危及生命。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任何引起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的因素,均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主要有:

1.呼吸道病变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呼吸功能损害引起通气不足。

(二)发病机制

1.肺通气不足肺泡通气量减少会引起缺氧和CO?潴留。是II型呼衰的发病机制。

2.弥散障碍因二氧化碳弥散能力为氧的20倍,故弥散障碍时,通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成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约为4L,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约5L,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一方面当肺毛细血管损害而通气正常时,则通气/血流比值增大,结果导致生理死腔增加,即为无效腔效应;另一方面当肺泡通气量减少(如肺不张、肺水肿、肺炎实变等),肺血流量正常时,则通气/血流比值降低,使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而进入肺静脉,形成肺动-静脉样分流或功能性分流,若分流量超过30%,吸氧并不能明显提高Pa02O无论通气/血流比值增高或降低,均影响肺的有效气体交换,可导致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是I型呼衰发病的主要机制。

二、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

1.感受外邪六淫之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上干于肺,致肺失宣降、清肃之能,则发为气逆;或感受疫毒,热毒炽盛,灼伤肺络,正不胜邪,致温毒内陷,可灼液成痰,痰热壅肺,肺失宣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塞可致腑气不通,阳明秽浊之气上逆;或素有痰瘀,复感外邪,痰瘀互结,阻遏气道,气机不利,脏真受损,治节功能失司,互换清浊功能障碍,发为本证。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hkh.com/wadwh/2429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