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越来越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且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过程中发现肺炎,甚至肺部CT出现“白肺”现象。
那什么是白肺?其实所谓的"白肺",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名词或者疾病,而是根据形态学衍生的一个简单叫法,最早是一些医生为了描述严重的肺部疾病而取名的。
“白肺”也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般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或CT检查下的表现,肺部显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状而得名。肺部的炎症比较严重、渗出液较多,白色影像面积达到70%-80%,临床上才称为白肺。
引起“白肺”主要原因都有哪些?引起白肺的原因其实挺多,只要正常的肺泡被破坏了,肺泡里面的气体被液体替代、或者肺泡塌陷了,都会出现白肺的情况。
有四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严重的肺水肿、肺不张、肺梗死,以及最主要的是严重的肺部炎症。
比如重症肺炎,像最近新冠感染后的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也有一些严重的细菌性肺炎,肺泡被炎症渗出物充满,导致严重缺氧。
如果受影响的肺部组织较多,患者往往需要气管插管,用机器来帮助通气,不然呼吸会很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这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白肺。
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白肺”病?1、高龄人群,年龄大于65岁;
2、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
、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的人,包括慢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肿瘤病人,需要定期透析治疗的人群;
4、免疫抑制状态,比如长期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并不是「免疫差」
5、对年轻人的影响较小
“白肺”病有哪些症状?白肺病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尤其是患者在干体力活或者是在活动之后会加重,可伴随有喘息、气促、气短、乏力,甚至精神萎靡的症状。严重可出现有呼吸窘迫,导致低氧血症合并有高碳酸血症引起呼吸衰竭的表现。
此外随着阻塞性肺气肿的发展,肺泡的弹性回缩力下降,肺功能失去正常的状态,尤其是在合并有感染时,容易出现咳脓臭痰,喘息症状加重,甚至有咯血,而且有体温持续升高的症状。
“白肺”病如何预防?希望大家注意:白肺不能预防,只能预警!
日常生活中,家里备一个血氧仪来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氧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它反映人的呼吸功能状态,氧气吸进去在血液里的分布浓度可以靠血氧仪来进行探测,它的原理是通过红外线对指尖的末梢循环进行监测。
正常人群指标应该高于95%,如果低于9%可能有一些问题,这种监测有一定的误差,还需要通过症状和体征来进行综合鉴别。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平时慢阻肺患者有低氧,可以在家进行吸氧,稳定期要坚持用药,同时建议患者少出门,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或发作。如果因为肺炎诱发慢阻肺,喘加重,医院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