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50.html近日,医院麻醉科成功施行首例全植入式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手术,为一位肺癌肿瘤骨转移患者解决了难治性疼痛的难题。此项新技术不仅让患者术后短短几天便缓解疼痛,回归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更为其肿瘤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上海的吴先生罹患肺部恶性肿瘤,近来,他腰背部出现钝痛,左侧肋部刺痛明显,连睡觉都需要保持半坐位。患者尝试了多种止痛药,效果不明显,还出现了恶心呕吐、便秘、多汗等副作用。数月来,他每天承受着不堪忍受的痛苦,日渐消瘦……家属急在心里,迫切想寻求对策。医院院内肿瘤科转诊后,患者至麻醉科就诊。麻醉科吴镜湘主任经与多科室会诊后确诊吴先生的疼痛为肺癌骨转移导致,属于难治性癌痛。对这类疼痛,其他的镇痛方法均已无法缓解。团队决定实施新型镇痛手段——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该疗法通过在患者体内植入一枚如“小月饼”般的药物泵,药物通过鞘内给药,无需经胃肠吸收和肝脏代谢,便可直接作用于脑和脊髓的疼痛中枢,从而缓解病人疼痛。这一系统只需使用传统口服药物剂量的1/,就能达到更好、更快的镇痛效果,大大降低了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经充分术前准备,吴镜湘主任、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夏月峰为吴先生施行了微创全植入手术,成功在他的腹部皮下植入药物灌注泵。术后,吴先生恢复良好。现在他每天只需经鞘内使用0.5mg药物,疼痛就得到完全缓解,不仅食欲恢复正常,晚上也能平卧着安稳入睡,生活质量大幅提升。链接:六问鞘内镇痛泵解答专家:吴镜湘夏月峰一问:鞘内镇痛泵还有哪些优势?高效镇痛,减少药物依赖:鞘内用药直接把药物送入脊髓后角,阻断或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鞘内镇痛泵每天镇痛用药量仅相当于口服用量的1/、静脉肌肉用量的1/,且镇痛质量显著提升。通过植入装置给药使副作用减轻,也使阿片类用药依赖问题得到一定解决。疼痛患者管理新模式:可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需要,体外调节药物量,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可以跟踪随访。此外,患者还有一个遥控器,在剧烈顽固的爆发痛发作时,可自行及时控制追加剂量,几分钟内就能有效改善疼痛,更快更便捷地进行疼痛管理。全植入人体,不影响生活:药物泵微创植入患者皮下,之后只需3-6医院加一次药即可,其他时间可回归正常生活,大幅提升生存质量。二问:哪些患者适合做这个手术?需要长期大量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能耐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毒副反应的患者。经神经阻滞、神经破坏治疗、静脉镇痛泵技术(PCA)等方法仍无法见效时,对预期生存期>3个月,且无相关穿刺和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均可考虑。经保守药物治疗无效,不能够使用其它疼痛微创治疗方法的患者。要注意的是,有中枢感染、脊柱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以及妊娠、哺乳期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手术。具体需请专业麻醉医生进行评估。三问:所有癌症疼痛都适用吗?包括肿瘤直接侵犯、浸润等导致的疼痛,或化疗、放疗等治疗导致的相关疼痛都适用。对那些常规无创镇痛治疗效果欠佳,无法耐受口服或静脉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鞘内药物输注提供了一个新替代选择。四问:其他疼痛也可以用这项技术吗?非癌痛(顽固性慢性疼痛)也可以使用此技术。主要包括无手术指征的颈部和腰部背部疼痛、多发压缩性骨折、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弥漫多节段性椎体关节僵硬、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内脏性疼痛、躯体性疼痛、肢体疼痛、根性疼痛、关节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带状疱疹神经痛、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等。五问:术后及居家需要注意什么?1.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联系,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2.术后第一天宜平卧休息以免发生头痛,避免过多和剧烈运动,防止体内导管移位,影响术后镇痛效果。3.在接受任何诊疗操作前,例如核磁共振、穿刺活检、CT等,告知医护已植入该系统。4.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