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二院聚焦温情第22期60余天跨越生

白癜风精细化诊疗 https://m-mip.39.net/heart/mipso_5792158.html
呼吸衰竭、嗜铬细胞瘤危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白肺”……两个月以来,46岁的史女士(化名)多次命悬一线。所幸的是,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曹云星团队以“火眼金睛”识别罕见肿瘤,用不分昼夜的精心诊疗和生死营救,帮助她成功闯过数个生死关口,最终创造生命奇迹,迎来新生。术后突发呼吸衰竭ICU团队全力“抢”命去年10月22日,史女士进行了宫腔镜取环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手术过程一切顺利。术后回到病房休息,她却突然出现反复恶心、呕吐等症状,丈夫张先生慌忙叫来医生寻求帮助。当晚23:00,病情急速进展,史女士开始意识模糊,检查提示其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医学科(ICU)的医生立即对症处理,为其行气管插管。“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情况危急,需要立即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医生焦急地告诉在外等候的丈夫。面对妻子突然的病情变化,张先生有些难以接受,但为了妻子的身体又很快镇定下来,“好,我们听医生的!”“当时情况非常糟糕,患者双侧瞳孔散大,颈胸部紫绀,腹部及大腿弥漫性大理石花斑……”曹云星副主任回忆起患者入科抢救时的情形,有着多年从医经验的医护人员们明白,这些症状的同时出现,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已亮起了“红灯”,而他们接下来要做的是从“生死线”上抢人。ICU医护们迅速投入抢救中,给予重症监护、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强心、维持血压、镇痛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床旁心脏彩超显示患者有急性左心衰、心源性肺水肿可能……幸运的是,经过一夜不眠不休的紧急抢救,史女士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火眼金睛”辨真凶竟是嗜铬细胞瘤作祟患者命悬一线,但为什么会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内环境紊乱、意识障碍、瞳孔散大却不得而知。曹云星副主任拨通了心内科、肾内科、麻醉科、妇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的电话,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各科室专家们迅速赶到,从各自学科发表意见,对如何检查和治疗献计献策。但根据目前指标,仍不能确定为任何相关科室疾病,ICU团队只得暂时对症维持治疗,先稳住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了进一步精准监测患者病情,23日凌晨,在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ICU团队为患者实施了PICCO监测技术,根据所监测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实施精准容量管理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迅速完成各项检查,以尽快明确病因。终于,在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了端倪!检查显示:患者的左侧腹腔有占位,进一步CT检出左侧肾上腺区占位(约65mm×59mm),考虑为肿瘤性病变合并瘤卒中。24日,通过ICU团队组织的多次全市、全院大会诊,结合史女士生命体征及CT结果,终于基本锁定了“罪魁祸首”——嗜铬细胞瘤危象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曹云星副主任介绍,嗜铬细胞瘤罕见且危险,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可以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肿瘤。而嗜铬细胞瘤危象(PCC),则是指儿茶酚胺突然大量释放后出现的机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进而导致器官功能损害或丧失,是危及生命的内分泌急症。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PCC,例如:肿瘤出血或梗死、创伤、外科手术、全身麻醉等。”顶住风险准备手术托起患者“生”的希望真凶露出了真容,但是治疗缺依旧充满艰辛。继续保守治疗观察?还是手术切除肿瘤?在MDT团队还在为此积极讨论分析时,危险再次降临!史女士再次出现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经过紧急救治,ICU医护团队再次将史女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如果不进行手术,患者的生命必定逝去。但以患者现在的身体状况,很难耐受手术,极大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曹云星副主任向张先生介绍目前患者的病情,并告知风险:嗜铬细胞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可能短时间内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压剧烈的升高。术中触碰、剌激肿瘤,可引起肿瘤异常分泌,导致术中血压迅速上升,可高达mmHg以上,当瘤体切除,肿瘤分泌停止,血压又会迅速降低,可降到50~60mmHg甚至测不出。血压就像“过山车”,患者极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危及生命,如果处理不理想,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像史女士这样伴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张先生悉知妻子病情后,焦急万分,他四处打听,医院咨询,专家均认为其病情非常严重,手术风险极大,但张先生仍不愿意放弃。“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试一试!曹主任,您救救我的妻子吧!”家属忧伤、绝望又期待而坚定的眼神,深深印在了曹云星副主任的心里,医生的使命感和担当促使他下定决心为患者冒这一次险。“对于嗜铬细胞瘤患者来说,完善的术前准备非常重要。而以史女士的身体状况而言,我们更应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实现控制高血压、恢复血管内容量等目标,尽力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曹云星副主任带领团队展开了有条不紊的术前准备:一是术前仔细多次的检查,准确评估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二是足量应用α受体阻滞剂,预先占领肿瘤所分泌激素的作用位点,使术中肿瘤释放的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三是病人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紧张状态,因此患者的血容量常不足,术前进行充分扩容处理,使术中血压平稳;四是高代谢症群及糖代谢异常改善。与此同时,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手术的安全,曹云星副主任想尽办法多次召集全市、全院会诊,甚至邀请了国内有相关经验的专家网络会诊。经过多次讨论、详细研究、周密论证,共同确定了完备的手术预案、手术计划和麻醉围术期管理计划。术中、术后险象迭生“生死之战”终于告捷11月18日,这台高难度的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在ECMO辅助下正式开始。“采用ECMO技术,就是在患者体外建立一个‘呼吸循环’,改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氧合状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曹云星副主任介绍,虽然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很大,但在ECMO辅助和完备预案的应对下很快稳住了。手术过程中,ICU团队全程保驾护航,外科医生小心谨慎地剥离肿瘤,麻醉医生一直在旁进行生命体征检测,手术室护士在来往中快速传递着手术器械,整理着手术用具……时间流逝,无影灯下,多个科室的他们并肩作战、默契配合,相视的眼神中,是全力抢救患者生命的坚定与信念。手术耗时4小时,最终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本以为曙光就在眼前,可一转眼,病情就出现了变化。急转直下,又是生死考验。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几乎呈现“白肺”状态,生命垂危。并且因凝血系统严重受损,腹腔内手术伤口不断渗血,ICU团队持续为患者补充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等对症治疗后,并无改善。时间就是生命,曹云星副主任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联系团队再次为患者开腹手术止血、清血肿。之后,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下,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技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通气血流比值,增加呼吸系统的顺应性,改善氧合。一线希望下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期待中的未来。在持续进行4天、每天7~9小时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X片明显较前改善。期间,随着情况稳定转好,ECMO各项指标也都达到了撤机标准。11月25日,ECMO成功被撤除,实施床旁持续CRRT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看到患者一步步转危为安,家属与医护团队都非常激动。12月22日,患者转至康复医学科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这场长达两个多月的生死之战,终于以胜利圆满落幕。“感谢曹主任以及所有为我妻子付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是他们不辞辛苦的照护,不分昼夜的全力救治,才创造了这个奇迹。”张先生情绪激动地表达着感谢。“那段时间,没有人知道患者是否还能有明天,这一步的救治是否存在意义,救治团队里的每个人的心都是揪着的……”曹云星感性地说道,“‘医生,我们相信你们!医生,我们听你的!’正是家属们无条件的信任、配合与支持,给予我们莫大的力量,也坚定了团队全力以赴救治的信心与决心。如果说这是一个奇迹,那也是家属、患者和我们一起创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hkh.com/wadzz/2520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