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传染病防治和上报工作,加强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防止H7N9禽流感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优质服务常态化工作,我院根据卫计委的工作安排于3月10日上午在医技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会,来自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部门共计余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培训会上,医务科首先传达了卫计委有关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院医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加大排查力度,认真学习H7N9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坚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公共卫生科对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疗方案和院感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进行了解释说明。
通过培训,全院医护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有了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为科学、及时、高效的医疗救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H7N9禽流感疫情?
H7N9禽流感疫情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自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二、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H7N9禽流感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禽流感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
三、H7N9禽流感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导致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