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防治方案

截至1月23日20时,据国家卫健委及各地卫健委通报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全国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已达例。同时介绍了17例死亡病例病情。记者看到,死亡病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9岁,多有既往慢性病病史,如肝硬化、粘液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各地确诊病例持续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鉴于对病毒感染、为更好地控制此次疫情,(河北)七政堂国医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经典经方,对此次疫情总结为:一、疫情发病机制、二、中医预防方案、三、中医辩症治疗方案,共分为三点,推荐分享给广大群众酌情参用。

疫情发病机制

1

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有:

以发热、干咳、乏力、身疼痛主要表现。伴有鼻塞、流涕等。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2

《黄帝内经》论述发病机制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文化中医学的经典之作,是中医辩症施治的鼻祖,后世医学无不出其左右。黄帝内经认为疾病的产生只有两个根本原因:

外感风寒,为六气所伤。

六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属于天行病。

内被七情六欲所伤。

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不节、入室竭其精纵欲伤精。属于地气不化的地理病。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厥阴风化,施于太阴。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今年正值年流年己亥。六气乃是厥阴风木司天(主管上半年天体之气)、少阳相火在泉(主管下半年地理之气)。风燥火热是今年天行风燥的病因,终之气是今年岁末主气(大寒节前),其病温厉。温厉就是温病、瘟疫厉行。厥阴风化,施于太阴,所以病在太阴脾肺。灾五宫指的是地理位置,泛指中原。温病自南来,所以发源于中原南部武汉。

综上所述,大多疫情都属于天行病变。这次疫情属于客气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造成的风热病,岁末主气终之气太阳寒水病变。为风热、风寒入肺夹杂的一次天行时疫病。天行病就是天气感应到人所产生的疾病,普通流感均能传染,所以大家无需恐慌,正确防范治疗方为上策。

中医预防方案

外邪侵入源于内气虚,所以呵护自身健康提升免疫能力及早预防是首要前提:(流年天行燥气,阴虚火旺体质居多。)

1

阴虚体质预防方案

阴虚症状:身热、内热、易上火、口干、多饮,便秘、多汗。

食疗处方:栀子1g、黄芩1g、陈皮2g、菊花1g、炙甘草1g。开水冲泡。代茶饮。饮用5-10天,以上火、口干改善为效果。

处方解读:栀子黄芩滋阴敛肺,陈皮菊花芳香通窍,甘草合脾营血。

2

阳虚体质预防方案

阳虚症状:身寒、内寒、畏寒、口不渴、便溏、四肢厥冷、无汗。

食疗处方:黄芪3g、炙甘草2g、肉桂1g、枸杞2g、白术2g。开水冲泡。代茶饮。饮用5-10天,以畏寒改善为效果。

处方解读:黄芪补气化合寒痹,甘草、白术合脾营血,肉桂引火归元,枸杞滋补肾气。

中医辩症治疗方案

这次疫情属于风热、风寒夹杂的一次天行时疫病。七政堂运用传统经方《辅行诀用脏腑药法要》作为辩症治疗的依据。(据传辅行诀为《汤液经法》流传于世。)

1

风寒辩症治疗方案

小青龙汤(《伤寒论》之麻黄汤)

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辩症解读:

治疗天行外感六气所伤,发烧发热,不出汗而喘,周身疼痛或者骨节疼痛。有以上症状的可以采用小青龙汤治疗。

原方原量组方:

麻黄45g,桂枝30g,炙甘草23g,杏仁60g(打碎)。(后世医学多采用20-30%的用量)

先煮麻黄20分钟,然后放入其它药再煮30分钟。煮成毫升左右,每日三服用、每次服用毫升,必令汗出全身,不然恐风寒邪气不能散尽。服用一两次即有明显疗效。一剂知两剂效,一般两剂即可痊愈,最多三剂九次服用。

大青龙汤(《伤寒论》之小青龙汤)

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方。

辩症解读:

治疗天行外感六气所伤,表里不通,心下胃脘痞满,不出汗,干呕、发烧发热,气管喘久咳不止。伴有周身乏力疼痛或者骨节疼痛。有以上症状的可以采用大青龙汤治疗。

原方原量组方:

麻黄45g,细辛45g,赤药45g,甘草炙45g,桂枝45g,干姜45g,五味子45g,法半夏65g。(后世医学多采用20-30%的用量)

先煮麻黄、法半夏、生姜、炙甘草30分钟,然后放入其它药再煮40分钟。煮成毫升左右,每日三服用、每次服用毫升,必令汗出全身,不然恐风寒邪气不能散尽。服用一两次即有明显疗效。一剂知两剂效,一般两剂即可痊愈,最多两剂六次服用。

2

风热辩症治疗方案

小白虎汤(《伤寒论》之白虎汤)

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辩症解读:

治疗天行外感六气所伤,发热,阴虚盗汗,口舌干燥,大量饮水也不能止渴。有以上症状的可以采用小白虎汤治疗。

原方原量组方:

生石膏60g,知母90g,炙甘草30g粳米g。(后世医学多采用20-30%的用量)

先煮粳米,米熟后去捞出粳米后下诸药,用米汤煮40分钟,煮成毫升左右,每日三服用、每次服用毫升。共服用三到五剂,以症状痊愈为度。五剂无效者,考虑是否辩症有误。

大白虎汤(《伤寒论》无记载)

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辩症解读:

治疗天行外感六气所伤,发热,心中烦热,时常出汗,口舌干燥,大量饮水也不能止渴,时常干咳不停。有以上症状的可以采用大白虎汤治疗。

原方原量组方:

生石膏60g麦门冬65g甘草炙30g粳米g半夏65g生姜30g,淡竹叶g。(后世医学多采用20-30%的用量)

先煮粳米,米熟后去捞出粳米后下诸药,用米汤煮60分钟,煮成毫升左右,每日三服用、每次服用毫升。共服用三到五剂,以症状痊愈为度。五剂无效者,考虑是否辩症有误。

3

经方解读

(1)青龙汤为发散风寒的方剂,取象东方青龙生发之象,化合风寒之气,调通表里阴阳寒热。

(2)白虎汤为收敛阴气、滋阴润燥、发散风热的方剂,取象西方白虎收敛之象,化合风热之气。

(3)大小青龙汤为此次疫情初期治疗首选方剂,大小白虎汤为久治不愈真阴消耗殆尽的滋阴收敛方剂。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症状参考酌情运用。(后世医学多采用20-30%的用量。七政堂遵从经典经方,均采用原方原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hkh.com/wacs/1429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