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点点防备,多姿多彩的春节就已经结束了,上班的号角紧锣密鼓地到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上班的前两天,很多中国网民的身体都陷入了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打开手机,上网,随随便便就能看见成百上千的人发出呼号。有人说,自己正在被一种名为恐惧的焦虑支配,早晨闹钟响的那一刻,心里在流泪。有人表示,到公司的时候犯病了选择性失忆,不仅在电梯里会忘记按楼层;坐在工位前,也不知道电脑密码是多少。开工的第一天,楼梯间里的烟味都比往日重了,脑海里只有“如何回到七天前”。更甚者,连成都的太阳也请假偷懒,整个春节七天艳阳高照,但是上班的第一天就天气阴暗暗。据说,这叫做适应困难,又或者“假期综合征”,发病范围广、受害者众,连人民日报也高度重视,特别在官博上把各种症状明文列出,给出攻略,让人们警惕重视。不过,虽然症状千奇百怪,但其实病因都是由同一个东西引起,就是美其名曰的过年。春节过年,首先是时间长。按照法定日期,一般来说都有七天,再加上一些公司福利,放假多的,十天半个月不成问题。悠长的假期,让人们快速地从工作状态迈入了放松状态,并且一时难以调整回来。其次就是过年,假期活动太过密集。坐在家里看看电视,出去茶楼打打麻将,有空再邀上三五个朋友看两场电影,或者去周边旅游旅游,心情一愉悦,一到收假,就更容易躺着中枪。虽然今年倡导“就地过年”,很多人不返乡,按理“假期综合征”的情况应该会好一点,但其实“原年人”的年味也同样浓厚,借助先进的现代通讯,很多人都实现了云端团圆;并且还有发达的电商物流,“千里送年货”也成为新的趋势。一份来自来自拼多多上面的数据就显示,2月以来,平台上“春节不打烊”的年货商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其中,以地方特产、水果生鲜、肉禽蛋类为代表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同比增幅达%。即便“原地过年”,年味也没有减。“假期综合征”,归根到底,还是“年味”重了,一时间难以驱散。这样看起来,形势是非常严峻,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初七是周四,上两三天班又是一天假期,还能缓冲缓冲。今年的“假期综合征”,大家都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