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太阳惹的祸中暑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pf.39.net/bdfyy/tslf/180423/6185617.html

大家好,我是医院孟祥雷医生。

众所周知,万物生长靠太阳,热烈的阳光赋予地球万物以能量。然而,物极必反,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如不科学回避滚滚热浪,阳光也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损伤,这其中,最严重的急危重症便是人们所熟知的中暑。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通俗的讲,指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后,热量在体内蓄积,体温快速升高,大脑、心脏、肺、肾脏、肌肉等器官的细胞坏死、功能损害,进而导致休克、心脏骤停和死亡等严重后果的急危重症。

二、人为什么会中暑?

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因素导致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的辐射、蒸发到周围环境中,导致体内热量蓄积。蓄积的热量会反馈给大脑,驱使人们离开不良环境。同时,大脑发出指令,全身毛孔散开,毛细血管扩张,加快呼吸等加快散热。若此时,人体仍不能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人体温度便逐渐升高,发生中暑。

三、哪些人容易中暑?

1.炎热天气下的室外劳动者;这些人们在劳动时产生大量热量,同时太阳照射增加身体温度,加之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散热速度跟不上产热速度,体内热量蓄积,引发中暑。

2.烧伤后大面积瘢痕或汗腺功能障碍的人群,这类人群散热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其比正常人在炎热环境下更易中暑。

3.老年人心疼钱在炎热夏季不舍得开空调,产褥期妇女受“坐月子不能受凉”等陈旧错误观念束缚不能使用空调,发热病人“捂汗”等,都会引起人体所处环境温度过高,人体不能有效的辐射散热、蒸发散热等,导致人体热量蓄积,引发中暑。

四、中暑的危害

1.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在中暑前,人体会通过出汗散热,汗液中含有大量水及钠离子、钾离子等盐分,中暑使人体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导致休克、心脏骤停、死亡等。

2.大脑坏死,中暑后体内的高热环境并不适合大脑细胞存活,脑细胞大量坏死会造成中暑病人脑死亡、植物人等严重后果。

3.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中暑导致的高体温会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心力衰竭,中暑也会导致心脏的电传导细胞坏死,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

4.呼吸障碍,中暑导致的高体温会引起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者会窒息死亡。

5.肾脏衰竭,中暑导致的高体温,会引起身体肌肉坏死溶解,血液中大量的肌红蛋白导致肾脏负担过大,出现急性肾衰竭。

6.肝肠坏死,和其他器官一样,肝脏、胃肠等消化器官也经不起中暑引起的高体温折腾,体温骤升不降,会引起肝坏死和胃肠坏死,严重者肝脏衰竭,胃肠道穿孔及大出血等,导致死亡。

7.凝血障碍,中暑所致高体温会导致体内凝血因子失去活性,严重者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个疾病让医生闻风丧胆,足以致命。

五、中暑的分度

中暑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致死性中暑往往是重度中暑。

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危害最大,常导致死亡。

六、中暑的表现

1.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多汗、头晕目眩、恶心头痛、胸闷心慌、反应迟钝等,需要注意的是,先兆中暑时的提问可能并不升高或轻度升高,但体温不高不意味着不严重,仍要足够重视。

2.轻症中暑,轻症中暑是在先兆中暑基础上,进一步严重导致的。除了先兆中暑的表现,中暑者可出现神志障碍,大汗,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代偿期表现,体温会出现轻度升高。

3.重症中暑表现为高热、休克、昏迷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致残、致死很难避免,体温可达40℃以上。

七、中暑的救治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时,中暑者应赶紧闪到凉爽环境下,喝凉爽的水、淡盐水或凉茶等,凉水擦浴,必要时检测体温和心电监护,并静脉补充水和电解质,可有效阻止中暑,避免死神镰刀收割。

2.热痉挛发生时,病人可有腹痛,此时除处理先兆和轻症中暑的措施外,应重视静脉补液。

3.热衰竭时,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必要时通过冰盐水灌肠,腹膜透析,冷水浸浴(避免窒息)等方法快速降温。

4.热射病死亡率极高,达20%-70%,50岁以上热射病患者死亡率可达80%以上。因此,当热射病发生时,需要抢救。如果热射病发生30分钟内,患者直肠温度不能降到40℃以下,则极有可能死亡。

八、中暑的预防

预防是摆脱中暑危害的最经济的手段。预防的方法有:

1.心中有预防中暑这根弦,知道天气炎热应避暑。

2.炎热天气避免阳光直晒,避免穿衣太多太厚。

3.改善室内劳动环境,应用空调等降温。

4.高温作业注意定时纳凉,多饮水和补充电解质。

5.摈弃“发热病人发汗”“天热时坐月子不开空调”等错误观念。

以上便是本次科普的全部内容,让我们携手,科学认识中暑,做新时代的健康达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hkh.com/ways/2471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