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原来知识不止是力量,还有「药效」。
年,对纤维肌痛颇有研究的意大利风湿病学家萨尔齐·普蒂尼提出纤维肌痛治疗的四大支柱:患者教育、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体育锻炼。
年发布的国内首版《纤维肌痛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将“病人疾病健康教育”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方案中会有一线、二线、三线的说法,通俗来讲,一线方案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重要性最高。
可见,疼痛教育是一种受到医学界认可的治疗形式。研究显示,疼痛教育本身就可以帮助慢性疼痛患者减轻疼痛。
01什么是疼痛教育?
疼痛教育的学术名叫“治疗性疼痛神经科学教育”(therapeuticpainneuroscienceeducation,TPNE),是一种教患者重新思考他们理解疼痛的策略,通过向患者详细描述疼痛的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以及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处理机制,来达到使患者了解疼痛、进而改变认知并逐渐摆脱疼痛恢复健康的目的。一次完整的疼痛教育大约需要4小时。
慢病管理往往是多方协同的长期护理模式,除了治疗还需要患者自我管理,比如糖尿病患者除了通过药物控制血糖,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等,而患者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纤维肌痛与其他慢性疼痛也是需要长期护理的慢性病。
治疗性疼痛神经科学教育正是一种患者教育,近20年来已被多个西方国家运用于临床治疗。因为慢性疼痛与常规的急性疼痛区别较大,常规的治疗手段效果往往不佳。慢性疼痛实际上往往是因大脑可塑性现象引发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超兴奋性(即中枢敏化),器质性损伤或肌肉筋膜组织功能失调引起的可能性较小。常规的组织治疗并不能达到调节神经反馈和可塑性的目的,因此治疗师们需要在传统医学模型之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治疗。
02普遍的认知误区让疼痛教育显得重要
疼痛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帮助患者重新理解疼痛,在患者普遍对慢性疼痛存在认知误区的背景下,疼痛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举例来说,绝大多数患者可能认为受损的组织(例如一次超负荷的锻炼或一次意外导致的组织受损)是其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事实却往往大相径庭。通过对患者进行疼痛神经生理学教育,患者能够逐渐明白身体某一部位的疼痛并不一定代表这个部位的肌肉筋膜不健康,反而可能代表自己的神经过度敏感。
慢性疼痛患者之所以普遍存在对慢性疼痛的认知误区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在疼痛教育模型得到认可之前,医学界原来也是普遍这么认为。
医学界之前常用的是生物医学模式的笛卡尔模型,笛卡尔模型认为疼痛与组织损伤相关联,疼痛越强烈,证明损伤越严重。然而,经过多年实践,医生们发现当他们使用“肿胀、膨出”等词汇向患者描述病痛时反而使患者的恐惧与焦虑感增加,导致患者不愿意运用疼痛的部位进行运动,这使得疼痛症状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笛卡尔模型忽视的神经因素在疼痛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心理和社会因素也在疼痛的发展和恢复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弥补前人不足,重视神经因素,基于新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疼痛教育应运而生。
03可减轻纤维肌痛患者疼痛恐惧
较多纤维肌痛患者明明知道运动可以促进疼痛康复,但迈出去的腿总被对疼痛的恐惧所拦住。
而疼痛教育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对疼痛的恐惧与回避行为,接受过疼痛教育的患者更乐于像过去没有疼痛时一样运用自己的肌肉与肢体。
国外研究者将40位纤维肌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周的疼痛教育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后,医生发现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和疼痛教育治疗的实验组在纤维肌痛影响问卷和坦帕运动恐惧症量表的得分上相较于对照组有了显著降低(特别是在颈椎、胸椎腰椎、手肘和小腿等部位),说明疼痛教育可以成功提高纤维肌痛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疼痛阈值,并降低运动恐惧水平。也有研究者对多篇有关疼痛教育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性整理和提取,发现疼痛教育在多篇研究中均显著降低了纤维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证明其对纤维肌痛这种棘手的痛症依然具有可靠的治疗效力。
在另一项研究中,72名慢性颈痛患者被分配到三组:单独治疗组、联合组(治疗+疼痛教育)和对照组。结果发现,治疗与疼痛教育相结合比单独接受治疗更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残疾指数,以及对疼痛的灾难性和恐惧回避信念。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疼痛教育对慢性疼痛患者优异的治疗效果。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疼痛教育被证明在以下方面有显著优势:
(1)疼痛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对疼痛认识,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灾难化情绪。
(2)对患者的身体表现(特别是身体机能受损)有积极影响。
(3)增加患者的疼痛阈值,降低疼痛感。
(4)重构病人对物理治疗的信念。
(5)改善患者痛处的被动与主动的活动范围。
(6)无任何副作用。
疼痛教育最好与多种疗法结合使用,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及运动治疗等。运动可通过令患者逐步接触运动来分解其与运动部位相关的疼痛记忆,从而逐渐降低神经系统的敏感性,恢复身体健康。
尽管被论证有诸多优势,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疼痛教育在国内疼痛科领域的可及性仍有待提高,多数临床医生并未接受过PNE的专业培训,慢性疼痛患者也不能得到充分的疼痛教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