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是的职能是什么?精华在联勤,大军区时代已有尝试
在我军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军兵种一直发生着变化,各个时期都有着特殊的军兵种,部分旧有军种陆续消失,一些新的兵种又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比如,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骑兵、防空军、探照兵、司号兵、二炮、海军陆战队、联勤保障部队等军兵种。其中,联勤保障部队就很有代表性,这是我军在年军改后组建的新型作战力量。
▲联勤保障部队臂章
与其他军兵种不一样,联勤保障部队的职能很难从字面意思上感受出来。为此,笔者结合大军区时代的我军联勤的发展脉络,给大家说一下联勤保障部队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联勤保障部队的精华在“联勤”二字,这一专业术语并非军改之后的出现的新词汇,建国初期就已经出现的。
建国初期,我军实行的是在总后勤部领导下的三军分勤体制,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三军分勤体制也出现了被迫舍近求远、设施重复建设、三军自成体系等问题。年,总后勤部向中央呈送了《关于全军后勤组织原则与领导关系的决定(草案)》。周总理高度重视,批示指出:“探索统供联勤之路,实行三军联勤体制”。
▲解放一江山岛
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我军在解放一江山岛的作战中,首次实战检验了三军联勤体制。此战,我军为保证陆、海、空军的后勤保障,特意在浙东前线指挥部成立了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实战出真知,我军先后于年、年在旅顺、大连地区和粤东地区进行了三军联勤试点。由于体制编制不够成熟,无法支撑三军联勤,两次试点均以失败而告终。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军在三军联勤的探索上不断摸索,试图打通各军兵种之间的后勤保障壁垒。拥有一流的后勤保障体制,此为一流军队的战斗力源泉。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后勤保障依赖根据地民众和缴获敌人物资。正如《游击队之歌》中所唱的那样“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以战养战”式后勤保障是我军的一大特色。
▲抗美援朝中的后勤保障战线
建国后,我军传统的后勤保障模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明显不适应,刚开始吃了不小的亏。幸赖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在近乎绝境的情况下,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创造了抗美援朝的后勤奇迹,为我军探索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提供了实战经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军的后勤建设逐渐步入正轨。在对印反击战、对越反击战中,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年百万大裁军,我军搭建起了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制度框架,体制编制焕然一新。基于此,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也要适时调整。这一历史时期,洪学智坐镇总后勤部,对全军的后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为我军现代化、机械化、正规化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日后三军联勤的横空出世提供了可能。
▲洪学智旧照
在诸多举措中,洪学智在全军车船器材供应体制上,创造性地实行了“三军统供、划区补给”,并逐步将总部和各大单位的供应中心(站)联成全国车船器材供应网络,这就为三军联勤体制的横空出世探索出了有益经验。进入九十年代,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水平越来越高,后勤保障的调整也是情理之中。
年5月,中央军委下发的《“九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第二步调整改革总体方案》,旨在确保后勤保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全方位的提升保障综合效益,“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与专供相结合”为大军区联勤的显著特征。以成都军区为例,该军区深入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整合了本军区的后勤职能,成立了联勤部。
▲年成都军区编成概况简图
根据年成都军区编成概况来看,该军区联勤部,内设司令部、政治部、财务部、军需部、卫生部、军事交通运输部、物资油料部、基建营房部、审计局等单位。上图中没有说明的是,成都军区联勤部执行正军级权限,专一负责组织本军区内三军部队通用物资供应和通用勤务保障,业务工作受总后勤部的指导,与以往的军区后勤部还有所区别。
实际上,联勤保障部队的职能与成都军区联勤部很相似,无非前者从总后勤部中剥离了出来。年1月,中央军委正式决定在军区联勤的基础上,实行三军联勤体制。年新一轮体制编制调整中,济南军区承接大联勤的试点任务。7年4月,济南军区构建了完备的大联勤体系,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形成了“总后勤部——联勤部(联勤分部)——部队后勤”的联勤保障体系。
济南军区的试点经验,迅速在全军推广开来。济南军区之所以能够胜利的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三军联勤试点任务,一方面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三军联勤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我军的体制编制趋于完善合理,为三军联勤试点的成功提供了制度优势。回望大军区时代我军在“联勤”上的相关尝试,我们不难发现,三军联勤的职能并非“粮草官”那么简单,还有“穿针引线,促成联合”的战略支撑点作用。
▲原济南军区联勤部
年11月,“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明确了以下三大体制编制调整:
作战指挥体制
军委——战区——部队;
领导管理体制
军委——军种——部队;
三军联勤体制
军委——联勤保障部队——联勤保障中心。
年2月,大军区时代落幕,战区体制登上了历史舞台,总后勤部亦改称后勤保障部。9月,联勤保障部队成立。联勤保障部队的成立意义非凡,建立起了与战区体制下的联合作战保障需求相适应的三军联勤保障体制。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联勤”与大军区时代的“联勤”,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联勤保障部队某部演练旧照
联勤保障部队直属中央军委,总部定点于湖北武汉,下设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5个联勤保障中心,负责本战区各军兵种的通用和专用保障。联勤保障部队的横空出世,彻底解决了困扰我军多年的三军联勤问题,既能专司主营谋五大军种的后勤,又编有一定的作战力量,可以理解为能文能武的“粮草官”。
参考资料:
[1]《成都军区史》(成都军区史编审委员会);
[2]《浴火·强军——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军队大事记》(央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