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心肌损伤和(或)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梗死、心肌病、高血压、瓣膜疾病、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
1.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心肌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造成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其特征为:①伴有胚胎基因再表达的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力降低,寿命缩短;②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衰从代偿走向失代偿的转折点;③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临床上可见心肌重构和心室容量的增加,以及心室形状的改变,横径增加呈球状。
1.心电图可明确心肌缺血损伤改变、心律失常、心房和心室扩大及负荷增加等情况。
2.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增粗或模糊,肺间质水肿所致的KerleyB线。双肺门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大片云雾状阴影,或呈粗大结节影、粟粒状结节影。
3.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室壁运动情况,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估测肺动脉压、左右心室充盈压等。
4.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F-proBNP)的浓度测定对心衰的临床诊断有重大意义。
5.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或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升高可以评价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坏死及其严重程度。
6.动脉血气分析急性左心衰竭常伴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0%。
一、诊断
根据基础心脏病史,突然出现典型的急性心衰症状,如严重乏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皮肤湿冷,频发咳嗽,甚至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心率增快,双肺或肺底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可做出初步诊断。结合心电图、胸部X线改变,血气分析异常(氧饱和度90%),超声心动图和BNP/NT-proBNP异常,作出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急性心衰应与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大块肺栓塞、肺炎、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相鉴别,还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非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相鉴别。
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