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罕见病导致的氨中毒可致残致死,专家呼

7月21日下午,“用爱点亮平氨成长”尿素循环障碍第二届全国病友大会暨中国尿素循环障碍关爱日发起仪式举行。此次病友大会把“7·21”作为尿素循环障碍患者的关爱日。

此次病友大会系年第五届罕见病合作交流会的会前专题会。该交流会由北京病痛挑战基金会主办,由中国罕见病联盟指导。

在尿素循环障碍关爱日发起仪式上,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医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晓红、上海交通大医院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治医师陆德云、医院儿科主任郝虎等专家相聚一堂,向现场的患者及家属科普尿素循环障碍及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

尿素循环障碍(UreaCycleDisorders,简称“UCD”)是指一组罕见的遗传代谢疾病,患者由于尿素循环中所需酶或转运蛋白降低或缺乏,导致氨合成尿素发生障碍,造成过量的氨蓄积体内,形成高氨血症。

顾学范介绍,由于患者体内酶代谢缺陷,氨在血液中浓度增高,可能引起急性的昏迷、抽搐,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出现一系列障碍,是一种可能致死致残的疾病。尿素循环障碍相对罕见,临床上很多医生不认识。

多位专家均表示,对尿素循环障碍患者而言,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非常重要,但因患者的临床多项临床症状及相关指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

急性期会出现幻觉、躁狂,甚至多脏器衰竭

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代谢产生氨,氨在肝内通过尿素循环合成尿素后,通过尿液排出,以此来维持人体内正常的血氨水平,过量的氨具有神经毒性。

尿素循环至少需要六种酶和两种转运蛋白参与,当这六种酶和转运蛋白的任何一种功能缺陷,均可导致氨在体内合成尿素的过程发生障碍,造成过量的氨蓄积体内,形成高氨血症,引发尿素循环障碍。

尿素循环障碍共有八种分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简称“OTCD”)、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简称“NAGSD”)、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缺乏症(简称“CPS1D”)、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缺乏症(简称“ASSD”)、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缺乏症(简称“ASLD”)、精氨酸酶1缺乏症(简称“ARG1D”)、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简称“HHHS”)、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简称“CitrinD”)。

国家卫健委年公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就包含尿素循环障碍导致的OTCD。

医院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晓红介绍,高氨血症分为急性升高和缓慢升高两种情况。急性氨中毒会导致脑组织细胞外谷氨酸水平升高,导致急性高氨血症癫痫发作,也可能出现脑水肿,更严重的会出现脑疝等较为危险的情况。

慢性高氨血症的患儿血氨水平总比普通人高一些,发育落后,可能会导致突触外谷氨酸蓄积,进而导致肝性脑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文献研究发现,血氨水平的峰值跟认知的水平成负相关,也就是血氨水平越高智力受损越严重。

急性期和慢性期有哪些症状?陈晓红称,急性期主要是意识改变、运动失能、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厌食、呕吐、肝衰竭等消化系统症状,会有幻觉、偏执、躁狂等行为,严重的还会引发脑、肝、肾等多脏器衰竭。新生儿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样,呼吸窘迫、过度换气、呼吸性碱中毒等。

而在慢性期,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震颤、癫病、舞蹈病,智力障碍或倒退,消化系统可能出现反复呕吐、肝肿大、肝功能损伤等,还会有多动、学习困难、认知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病样表现、攻击甚至自残行为。

陈晓红透露,人体内血氨值小于,患者一般无异常表现,而当血氨值大于时,则会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致残或者致死的情况,新生儿早发病的有时一查血氨就到了-0,就要及时抢救、透析,有些虽然抢救过来了,但却对患儿造成了严重损害,有严重后遗症。

指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有难度

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坦言,尿素循环障碍急性期危害生命,慢性期影响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非常关键,而且要做好患者的长期管理。

但对于早期筛查,仍有一定的困难。陈晓红称,新生儿未发病时,很多指标看不出来异常,医院在做新生儿筛查时,也会出现漏诊的情况。

“这并不是医生水平不行,而是患儿没有发病,这些指标都不高。”她列举的欧洲的数据显示,真正被诊断为尿素循环障碍的病例中,68.9%是发病之后诊断出来的,21.5%是通过高危家庭筛查出来的,仅有4.8%是通过新生儿筛查出来的,新生儿筛查确诊的比例也很低。

上海交通大医院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治医院年至年间接诊的69例OTCD患者为例,向现场的患者及家属介绍,这69例OTCD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为1.5岁,其中有33.3%的患儿在1岁以内发病,有58%的患儿在2岁以内发病,75.4%的患儿在3岁以内发病。

她称,因尿素循环障碍的指征缺乏特异性,这69例患者中,通过临床发病诊断的有92%,通过新生儿筛查诊断出来只有4例,“如果患者出现一些精神行为的异常、急性肝功能的损伤,找不到原因的昏迷,或者新生儿败血症表现,应该筛查是不是尿素循环障碍。”

而统计近5年文献报告的国内尿素循环障碍(病例数3例及以上的研究汇总)共例,陆德云称,这例患者中,死亡58例,死亡率高达32%。

而关于尿素循环障碍的确诊手段,陆德云表示,首选的确诊方法是基因检测,这是携带者筛查、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的重要参考,临床上首选外显子的测序。

对于尿素循环障碍的治疗,陆德云称,在急性期,要限制患者的蛋白,提供充足能量,抑制内源性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多位专家也表示,虽然已经有了几款药物,但价格昂贵,对于患者而言,饮食治疗还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儿科主任郝虎也坦言,现状是药物很难可及,“(这个)罕见病(患者)还是比较少的,罕见病人群要聚在一起推动(药物可及)。”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hkh.com/wadwh/2351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4